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2
0
佛心分享-IT 人自學之術

每天一點點資安黑魔法系列 第 12

Day12 | 存取控制全攻略:模型、機制與實務應用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存取控制

「存取控制」(Access Control)是資訊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環,主要目的是確保只有被授權的使用者能存取特定的資源或資訊,以防止未經授權的存取、濫用或資料外洩。

存取控制的基本要素

  1. 主體(Subject):嘗試存取資源的實體,通常是使用者、應用程式或系統程序。
  2. 客體(Object):被存取的資源,如檔案、資料庫、系統資源等。
  3. 權限(Permission):主體對客體所擁有的操作權限(如讀取、寫入、執行、刪除等)。

常見的存取控制模型

模型名稱 說明
自主存取控制(DAC, 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) 資源擁有者決定誰可以存取資料,常見於作業系統檔案權限設定。彈性高,但風險也較高。
強制存取控制(MAC,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) 依據系統定義的安全等級(如機密、祕密、公開)決定存取權限,用於軍事或高安全性系統。使用者無法變更權限。
角色式存取控制(RBAC, Role-Based Access Control) 根據「角色」分配權限,使用者扮演特定角色後取得相對應的權限,常用於企業與大型系統。
屬性式存取控制(ABAC, Attribute-Based Access Control) 依據主體、客體、環境等「屬性」來決定是否允許存取,彈性更高、應用在雲端與微服務環境日益普遍。

存取控制的三種主要機制

  1. 身分驗證(Authentication):確認使用者是誰,常見方式如帳密、OTP、憑證、生物特徵等。
  2. 授權(Authorization):確認該使用者是否有權執行某操作或存取某資源。
  3. 稽核(Audit):記錄與監控使用者的行為,以便事後追蹤與調查。

存取控制的常見應用

  • 作業系統檔案權限設定(如 Linux 的 chmod)
  • 資料庫權限控管(如 SQL 的 GRANT 與 REVOKE)
  • 雲端平台 IAM(如 AWS IAM、Azure AD)
  • Web 系統的登入/授權模組(如 OAuth2、JWT)

上一篇
Day11 | 身分認證三要素與多因子驗證解析
下一篇
Day13 | 網路安全基礎:OSI 與 TCP/IP 模型全解析
系列文
每天一點點資安黑魔法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